黎智英等待判決,命運取決於北京和川普

黎智英等待判決,命運取決於北京和川普

簡繁中文簡體 繁體紐約時報 出版語言ENGLISH (英語)ESPAÑOL (西班牙語)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中國中文 中中英雙語 雙語英文 英黎智英等待判決,命運取決於北京和川普TIFFANY MAY, DAVID PIERSON2025年8月28日2020年12月,黎智英在獲准保釋僅數日後便被還押。 Yat Kai Yeung/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對香港傳媒大亨、著名民主活動人士黎智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審判於週四結束,但他是否被釋放可能更多地取決於政治決定,而不是法律裁決。這個案件懸而未決的問題與香港的法院是否會判他有罪關係不大——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中,法院幾乎總是會做出有罪判決。真正的問題在於,面對外國政府的壓力,中國會認為如何才對中國更有利——是將這位直言不諱的出版商繼續關押,還是將他釋放。現年77歲的黎智英本週出現在法庭上,經曆數年牢獄後,他看起來消瘦而疲憊。自五年前北京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以平息騷亂以來,他已成為言論自由在香港被壓制的一個象徵。他的律師週四結束了法律辯論,但由三名國安法官組成的合議庭預計需數月才能作出判決,他可能面臨終身監禁。法官們在週四上午表示「那麼我們可以結束了」,並稱將「適時」通知各方判決結果。廣告這場始於2023年底的審判進入最後階段,外交官、記者和黎智英的支持者擠滿了法庭,凸顯出此案受到的國際關注。法庭工作人員警告旁聽席上的民眾不要向他表達支持,但當黎智英進入法庭時,許多人仍用手比劃出心形手勢。美國和黎智英的國籍所屬國英國將密切關注判決結果。進入法庭和離開法庭時,黎智英微笑著向家人和其他支持者揮手。本月在香港,等待進入法庭旁聽黎智英審判的人。 Isaac Lawrence/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當局利用《國家安全法》打擊了長期以來使香港有別於中國其他地區的公民自由,例如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曾創辦現已停刊的親民主報紙《蘋果日報》的黎智英被控兩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檢方稱他是策劃2019年席捲香港的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的「主謀」。此案引發了觀察人士的擔憂,他們擔心長期以獨立性為傲的香港法院正面臨來自北京越來越大的壓力。北京一再明確表示認為他有罪。2020年12月,在他獲准保釋幾天後,香港最高法院下令將他送回監獄,此前中國官方支持的媒體譴責了初審法院的決定。現在,考慮到香港法院對國家安全案件的定罪率接近100%,他的家人和人脈廣泛的支持者把獲釋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本月早些時候,川普總統表示將竭盡全力「營救」黎智英,同時承認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恐怕不會太高興」。能否通過外交手段促成釋放黎智英是對川普總統的一個考驗。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無黨派組織「捍衛民主基金會」高級中國問題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指出,若北京採取戰略考量,釋放黎智英將成為「低成本的善意姿態」,有助於維持與華盛頓關係的穩定基調。然而迄今為止,習近平似乎毫無妥協之意。其政府很可能將黎智英作為典型案例,作為挑戰北京權威後果的警示。辛格爾頓預測,在川普公開表示將協助黎智英後,習近平將採取「極端路線」,將「本可解決的案件變成白宮的負擔,可能令川普難堪」。廣告在實踐中,川普政府將貿易穩定置於人權之上。本月,它將與中國的貿易休戰延長了三個月,以避免緊張局勢升級。川普似乎也在試圖降低外界預期,稱自己僅承諾向中方提及黎智英案情,且已履行這個承諾。「令人遺憾的是,人權不再是雙邊議程的重點。出口管制和工業競爭才是,」辛格爾頓說。「黎智英的案子在道德上是很明確的,但在目前圍繞戰略技術和關稅展開的中美關係中,其政治影響力已趨邊緣化。」2月,黎智英的兒子黎崇恩(左)等人在日內瓦聯合國歐洲總部舉行的民主與人權峰會上。 Salvatore Di Nolfi/EPA, via Shutterstock2022年黎智英因另一項指控被判五年多監禁後,他的兒子黎崇恩開始遊說國際領導人,希望促成父親的獲釋。一些律師稱,這一判決異常嚴厲,令黎崇恩對香港法院的獨立性產生了懷疑。「那時我才意識到我父親永遠不會得到公正的審判,」黎崇恩在近期的一次電話採訪中說。「我個人認為,通過倡導行動才是讓他獲釋的途徑。」歷經三年多羈押——其中大部分時間處於單獨監禁,黎智英健康狀況急劇惡化。他的審判多次延期,最近一次是因律師稱其出現心悸癥狀,需佩戴便攜式心臟監測儀。黎智英還患有糖尿病,他的體重明顯減輕,與他的仰慕者和反對者都會使用的綽號「肥佬黎」相去甚遠。香港政府譴責其所稱的「外部勢力和反華媒體」就黎智英案所發表的「誹謗言論」是對司法程序的干涉。政府表示,法律程序正在依法處理,在其懲教設施內羈管的人員均得到了醫療支持,此外是黎智英本人要求單獨監禁。黎智英在香港的代表律師沒有回應置評請求。2023年,黎智英在獄中鍛煉後。 Louise Delmotte/Associated Press在法庭上,檢方的重點是黎智英與美國政界人士的會面、他與官員的通信,以及他在接受新聞媒體或社群媒體採訪時表達的觀點。黎智英否認了這些指控,並在長達50多天的庭審中表示他沒有向任何海外人士尋求政治上的幫助,只是要求他們支持香港。他的律師在結案時辯稱,支持言論自由,或向政府施加壓力希望其改變政策,這些都沒有錯。廣告黎智英另外還面臨一項串謀在《蘋果日報》上發布煽動性材料的控罪。在證人席上,他為自己經營報紙的初衷進行辯護,稱該出版物反映了香港人民的價值觀。黎智英說:「我所做的,只是為了舉起現實的火炬。」一些觀察家指出,有罪判決可能反而為北京打開一個窗口,使其可以考慮以醫療為由釋放黎智英。「一旦香港政府和北京拿到有罪判決,他們可能會感到有更多餘地,允許黎智英以醫療假釋的形式離開香港,」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執行主任托馬斯·E·凱洛格說。「歸根結底,任何關於人道主義假釋的決定都必須來自北京,而且很可能來自習近平本人」。過去,中國政府偶爾也會對人權方面的外交壓力作出回應。2018年,在德國外交官的遊說和時任德國總理安哥拉·梅克爾的親自干預下,中國允許民運活動人士、作家劉曉波的遺孀劉霞以醫療為由前往柏林。劉霞當時已在家中被軟禁多年,儘管從未被指控犯罪。黎崇恩表示,他最擔心的是父親在獄中去世。他說,川普最近的言論「給了我們希望,他有一天會獲得自由」。Tiffany May是時報駐香港記者,報導香港和更廣泛地區的政治、商業和文化議題。

David Pierson報導中國外交政策和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與文化交互。他從事新聞工作已超過20年。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關報導黎智英首次出庭作證,否認鼓吹「港獨」2024年11月20日

黎智英否認「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控罪2024年1月3日

黎智英出庭受審,被控「勾結外國勢力」2023年12月18日

最受歡迎令中國感到恐懼的一個新聞熱詞「你們的國家正在走向地獄」:川普「罵遍」全球川普「退群」製造聯合國權力真空,威權國家爭相填補美議員代表團罕見訪華,稱美中缺乏軍事溝通將「很危險」美國步中國後塵?言論自由是如何一點一點被侵蝕的美國從聯合國「撤退」,北京趁機提升影響力習近平為何願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尋找中國稀土磁鐵替代品:一場全球追逐戰白宮稱美方將獲TikTok算法授權,並對副本進行重新訓練偏離科學共識的總統:川普稱自閉症與泰諾有關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 紐約時報中文網iOS 和 Android App

點擊下載iOS App 點擊下載Android App©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相关推荐

浅谈春节增幅改版 红10的提升面板几乎翻倍
第365用英语怎么说

浅谈春节增幅改版 红10的提升面板几乎翻倍

📅 09-05 👁️ 9754
索尼 Xperia XZ 体验: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 Xperia
365bet娱乐登陆

索尼 Xperia XZ 体验: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 Xperia

📅 07-17 👁️ 5991
20天后中考,送你一份中考必备清单及注意事项大整理!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