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罴”字的正确读音、字形与结构
读音:罴字的正确读音为“pí”,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但在描述熊类动物时常用到。
字形:罴字的字形较为复杂,由多个部首组成。其上部为“罒”(网字头),下部左侧为“能”(熊的象形),右侧则为“灬”(火字底变形,表示与火或热有关,但在此处作为形声字的声旁)。整体字形呈现出一种上下或上中下结构的特点。
结构:罴字是一个形声字,从能,皮声。能是熊的象形,皮表声,合起来表示熊的一种。
二、“罴”字的字义解析
本义:罴字的本义指熊的一种,即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这种熊毛色棕褐色,能爬树游水,是陆地上体形第二大的食肉动物。
引申义:由于棕熊体型庞大且力大无穷,因此罴字也常用来象征力量和勇敢。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罴常常被描绘成威武雄壮的形象,成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
三、“罴”字的文化意蕴
力量和勇敢:罴作为棕熊的别称,其体型庞大、力大无穷的特点使得它成为力量和勇敢的象征。在古代,人们常常将罴与勇士、英雄等形象相联系,以表达对其力量和勇气的赞美。
忠诚和智慧:除了力量和勇敢外,罴在古代文化中还常常被赋予忠诚和智慧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都有体现
四、“罴”字取名的寓意
由于罴字具有力量和勇敢的象征意义,因此它在取名时也常被用来寓意勇敢、坚强、有力量等。同时,由于其也代表忠诚和智慧,因此也可以寓意为忠诚可靠、聪明睿智等。然而,由于罴字较为生僻且字形复杂,因此在现代取名中并不常见。
五、“罴”字古文献中的引用
《说文解字》:
引用:“罴,如熊,黄白文(纹)。”
解释:这是对“罴”字的直接解释,说明罴是熊的一种,具有黄白色的斑纹。
《诗经》:
引用:“有熊有罴,有罴有貔,贡献其皮。”(《诗经·大雅·韩奕》)
解释:这句诗描述了古代进贡的野兽种类,其中包括熊和罴,说明罴在古代是一种珍贵的野兽,其皮毛常被用作贡品。
《山海经》:
引用:虽然《山海经》中未直接提及“罴”字,但描述了多种奇珍异兽,其中包括与熊类似的野兽,这些野兽可能与罴有某种关联或相似性。然而,具体引用需查阅原文以确认。
《史记》:
引用:“(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史记·五帝本纪》)
解释:这里提到轩辕黄帝驯养熊、罴等猛兽用于战争,显示了罴在古代文化中的勇猛形象。
《汉书》:
引用:虽然《汉书》中未直接提及“罴”字作为独立词汇,但在描述古代狩猎、进贡等场景时,可能间接涉及与罴相关的内容。具体引用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尔雅》:
引用:“罴如熊,黄白文。”(《尔雅·释兽》)
解释:这是对“罴”字的另一种解释,与《说文解字》中的描述相似,说明罴是熊的一种,具有黄白色的斑纹。
六、“罴”字四字词语
熊罴入梦:旧时用于祝人生子。出自《诗经·小雅·斯干》。这个词语中的“罴”即指棕熊,与“熊”并列作为吉祥的象征。
熊罴百万:意思是众多的勇猛将士。出自《观猎行》。这里的“罴”同样用来象征力量和勇敢,与“熊”一起形容将士的勇猛无畏。
我是谢老师,每天带你发现汉字秘密,感受文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