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从爆竹的来历说起。在古代,劳动人民在用竹子烧火时,竹子发出“噼噼叭叭”的声音,令人觉得很有趣。日子长了,人们又发现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竹子的粗细有关。竹子越多越粗,声音越响,各种不同的声音也越多。
后来在喜庆之日,人们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保留两头的竹节,并把它们扔进火盆里。竹节一受热,密封在竹简里的空气就会膨胀,于是“啪”的声,就把竹子爆裂开来了。“爆竹” 这个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
为什么到过年的时候
人们要燃放爆竹呢?
相传很久以前, 在我国南方的深山中有一种怪物,名叫“山臊(sào)",身子一尺多长,只有一条腿,跳着走路。它最喜欢找人的麻烦,谁若遇见了它,谁就会得病,发寒发热。大家正苦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种讨厌的小怪物,却碰到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有一次,几个山民到半山腰上砍竹。他们肚子饿了,便找来一些干枯的竹子煮饭。这时候,正逢几只山臊下山。山民们十分惊恐,准备弃食逃跑,但又怕山臊追上来,吓得不敢动弹了。燃烧的竹节发出“噼噼叭叭”的声音。听到响声,那几只山操再不敢往前靠近了。有一个机灵的山民想,也许是那些“毕毕、剥剥”的声音,使山臊不敢走近。于是,他又往火堆里添加了不少竹节,爆裂声更加响亮了。果然,那儿只山操吓得拼命往山上逃去了。
后来,每当山臊下山的时候,山民就把锯好的竹节放在火堆里,用它的爆裂声驱赶山臊。从此,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凌晨,人们就燃烧竹节,用以恐吓山臊,以求新的年安宁。这就是爆竹的由来。
环境污染
虽然燃放爆竹在中国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是表达人们渴求美好生活的一种意愿。
但是燃放爆竹不但会产生大量灰尘和垃圾污染环境,而且也会产生噪音污染,更有甚者每年因为放爆竹发生很多起伤害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事故,所以尽量少燃放爆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